邢台市南和区成立,观音之乡,从千年古县到河北省最年轻的市辖区

时间:2022-10-06 14:10:03 | 浏览:470

邢台市南和区成立,观音之乡,从千年古县到河北省最年轻的市辖区,南和因地处和城县之南得名,据《太平寰宇记》引《水经注》云:北有和城县,故此县云南(和)。滏阳河上游。这里是一个文明而古老的土地,素有“观音之乡、宋璟故里”之称;自古名人辈出,有唐

邢台市南和区成立,观音之乡,从千年古县到河北省最年轻的市辖区,南和因地处和城县之南得名,据《太平寰宇记》引《水经注》云:北有和城县,故此县云南(和)。

滏阳河上游。

这里是一个文明而古老的土地,素有“观音之乡、宋璟故里”之称;自古名人辈出,有唐朝名相宋璟、明朝兵部侍郎朱正色,近代著名书画家白寿章,当今著名演员王宝强,农民诗词达人白茹云等。历史上这里“泉清而甘醇,土膏而禾茂,人和而知礼,物厚而阜安”;这里旧志说这里:东达巨鹿,西枕龙冈,远拱太行,近环洺水,地势平坦,四通八达,由正定以至大名,自山西以至山东,亦畿南次冲也。


南和区地处河北省南部邢台市南部,是邢东新区的一部分,也是邢台市一城五星整体规划的五个卫星城之一;南和因地处和城县之南得名,据《太平寰宇记》引《水经注》云:北有和城县,故此县云南(和);四周分别与任泽区、平乡县、襄都区、沙河市、邯郸市永年区相邻。

下辖3个镇、5个乡:和阳镇、贾宋镇、郝桥镇,三召乡、闫里乡、河郭乡、史召乡、三思乡;总面积418平方千米,人口36万,区人民政府驻地和阳镇和阳大街285号距省会石家庄市108公里。


境内新石器初已有人类聚居,春秋属晋国,战国属赵国。西汉高祖五年(前202)设南和县属钜鹿郡;中原六年(前144)属广平郡。建平三年(前4年)广平郡封为广平国辖南和县、朝平县,后朝平县并入南和县。东汉建武十三年(37)巨鹿郡,建安十七年(212)改属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属广平郡,西晋太始元年(265)南和并入任县。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任县析置南和县,仍属广平郡;孝昌三年(527)广平郡北境置北广平郡,治于南和县。北齐年间北广平郡并入广平郡,南和县随属,同时任县并入。北周时析广平郡置南和郡,治于南和县。隋开皇三年(583)撤销南和郡,南和县属洺州;大业三年(607)罢邢州为襄国郡,仍辖南和县,同年任县复省入南和县;十六年属邢州,并析南和县复置任县。

唐武德元年(618)置和州,随属。天宝元年(742)邢州改设巨鹿郡,南和县属之;至德二年(757)罢郡置邢州,仍属之。五代南和县仍属邢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省任县为镇,并入南和县。元祐元年(1086)析南和县置任县。宣和元年(1119)邢州升为信德府,辖南和县并更名澧川县,因澧水过境而得名。金天会七年(1129)信德府改邢州,元中统三年(1262)邢州升信德府,南和县仍属之。至元二年(1265)南和县并入沙河县,不久复置并更名和阳县,同年顺德路改顺德府,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和阳县复名南和县,属于顺德府;清朝沿明朝制。1913年南和县隶冀南道,次年改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区。1945年7月属冀南四专区。1948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冀南四专区。1949年8月属河北省邢台专区。1956年7月下辖城关、大东韩、贾宋、史召、东南张、河郭、东三召、三思、阎里、西里、骆驼牧、四营、东薛屯、郝桥、善友桥、西任城等16个乡。

1958年4月南和县划入邯郸专区,同年12月并入巨鹿县。1961年7月恢复邢台专区,析巨鹿县置任县,原南和县邢台专区属任县。1962年3月析任县置南和县,属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南和县仍属之。1984年9月城关乡改为城关镇,次年3月郝桥乡撤乡设镇。1987年12月城关镇更名和阳镇。

1993年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为邢台市,随属至今。1994年7月贾宋乡撤乡设镇。1996年1月东韩乡并入和阳镇;邵屯乡并入贾宋镇;东薛屯乡并入郝桥镇;侯郭乡并入东三召乡;东南张乡并入阎里乡;西里乡并入河郭乡。2020年6月,南和县获批改设为邢台市南和区,成为现阶段河北省最年轻的市辖区。


区境属于邢台百泉流域,是传统农业县,有畿南粮仓之称,自古便有”鸳鸯交谷、北方江南“的美誉;曾有诗云:“南和任县不求天,耳听渔歌看秧田。柳荫垂钓归来饮,即此便是小江南”;又云“渺渺烟波入画图,白鱼黄鸟泛青浦。千家茅屋临水流,十里稻香在镜湖”。这里位于太行山前冲积扇,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西北略高、整体平坦开阔;有澧河、洺河、顺水河、留垒河等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

这里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温差大,年均降水量520毫米,年均气温13℃,她是河北省粮食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有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产,有石油和煤炭较有远景;有南和金米、小米煎饼、南和酥鱼、赵家蒸包等特产;据《南和文史概览》记载:唐朝名相宋璟曾把家乡小米带进皇宫献给武则天享用,女皇觉着出奇好吃,封南和小米为金米并成为贡品。


南和区素称观音之乡,千手观音的传说(三皇姑传说)影响深远;这里贤臣倍出,民谣有“顺德府好城墙,南和城好牌坊”之说;据清朝《南和县志》:南和县原有牌坊36座,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里有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传承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的民间社火,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抬黄杠之风俗;相传源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百姓自发给黄巾军送粮的义举。

明清时期有笔架耸翠、澧水扬清、凤池春烟、鸡台晚照、梅亭绿荫、荷沼香风、古刹晴虹、仙坛秋月被誉为南和八景;有北齐造像碑、白雀庵、隋澧水石桥碑、南和农业嘉年华、白佛寺水陆殿、百泉大石桥、永济石桥古遗址、南和抗日纪念碑、人民公园、朝阳街牌坊、万佛塔等旅游资源;其中千年古刹白雀庵是观世音菩萨的应化之地;南和农业嘉年华是中国农大设计的国内第四个农业嘉年华综合体,也是河北省首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嘉年华品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资讯

微游河北(48)|春景寄欢愉,莫负好春光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四月,麻麻花的山坡草长莺飞,物语呢喃放眼望去,处处繁花行之所至,步步逢春定格光影,留驻美好快来奔赴一场与春天的浪漫约会吧!大自然对北方最大的恩赐就是四季分明并赋予不同的风景春日虽

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

新华社石家庄9月2日电 题: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新华社记者李凤双、闫起磊道路两旁常见的“白茬山”变绿了,废弃已久的矿坑里“长”出了层层梯田,从前得躲着走的黑臭沉陷区变成市民争相“打卡”的湿地公园。近十年来,河北城乡居民陆续发现,从绵绵燕山。

9

从7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1年上半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18739.3亿元,同比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4.6%,比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加快。

河北长城,美美与共

要问河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什么?非长城莫属。居“咽喉锁钥”之地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完美保存了长城原貌的金山岭,被称为“历代长城博物馆”的张家口……河北长城的美,穿越两千年,魅力不减。河北长城之美,美在何处?美在雄关,美在城堡,美在蜿

河北省“承德市”概述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承德一带早在中原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人类活动遗迹。殷周时期,这里是山戌、东胡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燕侯的势力范围。承德市东约150公里处的凌源县海岛营子村,出土过多件西周铜器。战国时

河北衡水:秋高气爽湖城美

2022年8月24日,鸟瞰衡水市区,绿树绕城,林立的高楼与蓝天白云相映,勾勒出一幅怡人的优美画卷。2022年上半年衡水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5个县(市)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城市13个国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衡水市

河北邯郸丛台区幸福又来敲门啦

“私搭乱建没有了,小区更敞亮了,大家出行方便了”“绿化多了、墙面靓了、停车规范了,在小区住得更舒适了”“现在谁还说咱们小区是‘老破小’?都得羡慕我们”……日前,记者在采访丛台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时,说到小区的变化,居民们感触颇多,你一言我一语

河北邯郸肥乡区开展预防性全员核酸检测

邯郸市肥乡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邯郸市肥乡区开展预防性全员核酸检测的通告为巩固当前疫情防控成果,更好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守护全区人民生命健康,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肥乡区开展预防性全员核酸检测。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河北邯郸肥乡区: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一滴水,可以映照城乡群众的生活品质;一滴水,可以折射小康生活的美好图景。2019年以来,肥乡区围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提出并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三年面貌提升工程”,以卫生管理、绿化管理、安全管理、外观容貌、文化

黄花梨上千年的历史,为什么没有移植栽培?

从各种医史记载,降香黄檀这种名贵的中药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却从来没有其它产地的记载。唯一的生长地只有海南岛,为什么没有被移植?我先讲一下,海南岛最奇怪的事,解放后,海南岛作为中国的植物天堂,引进了很多外来物种。主要是以经济林木为主,马占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姿佳女性健康官网网球运动网海信家电股票人才招聘网濮阳新闻头条网伦敦旅游网手机数码网社区团购网易经风水大师网瑜伽资讯网南宁交友相亲网保龄球初学网手机租赁网汕头新闻资讯网信托理财网李宁股票资讯网美容整形网信阳毛尖官网生肖龙运势网女宝宝取名字今日威海焦作新闻头条网今日信阳襄阳新闻头条网今日东营浪琴二手表网居家风水学立讯精密A股早教加盟网念念相忘电影网
今日邢台网-邢台拥有3500余年建城史,距今五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华北历史上第一座城市,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历经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断、城址未曾迁移。“邢州白瓷甲天下”,邢窑是河北四大名窑之首,是中国白瓷发祥地。
今日邢台 89989.cn©2022-2028版权所有